我這一代人的流浪夢想里,《橄欖樹》是一曲永遠的懷念,蕩漾著當年的青春迷茫。
1991年年初,三毛自殺,我讀高三,半年后的高考正悄然逼近,陰霾密布,我在憂懼中惶惶不可終日。得知消息后的失落和震蕩,至今記憶猶新。
我通讀過三毛的文章,后來選擇學習語言,隱隱與此相關。她筆下青澀壓抑的少年時代,令我心有戚戚。她選擇逃學,沉浸在中文文學、雜覽閑讀的經歷,讓我看到自己的影子。只是我沒有那么叛逆和決絕,僅僅在數學習題集下,暗暗壓著一本《收獲》,偷偷尋著文字的快樂。
另外,和三毛一樣,我在少年時代,也學過美術。父親后期從事美學研究,曾是省美學學會副會長,當時會長是武大的劉綱紀教授。家里絡繹來往的那些長發蓬松、胡茬參差的藝術家,讓我耳濡目染。家里訂的《文藝研究》、《美育》、《藝術欣賞》等
編輯者:魯東大學生家教網(www.mkfo.top)